资讯
威海职业学院:“五位一体”推动国防教育走深走实
近年来,威海职业学院创新构建以组织保障、教育引导、军训育人、精准服务、融合培养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国防教育工作体系,系统推进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力
学校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工作,将其全面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武装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二级学院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在设施建设方面,学校先后建成功能完备的武装部办公室、资料室、活动室和物资器材库,威海市高校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议在学校举行。2018年,学校投资建成国防教育拓展训练基地,打造国防教育展馆和红色大讲堂。2020年,投资建成国防教育训练场和图书馆。2021年,建立“一站式”征兵服务大厅,整合政治考核、学籍保留、档案转接等业务,每周固定时间开展现场办公,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
二、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思想引领力
学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国防教育体系。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军事理论课教学。主题教育浸润人心,抓住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时间节点,举行唱红歌、诵经典、观影片、听报告等“四个一”国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等现场学习,年参与学生超万人次。成立军事爱好者协会,年度开展国防时事讨论、国防教育征文比赛、军事知识竞赛、军体拳表演赛等活动10余次,形成人人“关心国防、爱我国防”氛围。学校学生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现场展示活动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竞赛特等奖、山东省“爱我国防”主题演讲二等奖等奖项。
三、探索军训改革,提升育人实效性
学校创新构建“预训前置、助理培养、技能强化、宣传教育”融合的军训育人模式,推动军训从“技能训练”向“全面育人”转型。实施线上线下融合预训机制,依托迎新系统和工作群开展国防知识教育、体能打卡等活动,提前夯实思想与体能基础。建立助理教官培养机制,从退役士兵和定向培养军士中遴选优秀骨干,按“四会教练员”标准培训后持证上岗,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开展内务比武、队列展示等基础训练,拓展模拟射击、战场救护、战术动作等实战科目,通过编排战争情景剧、组织国旗护卫队专项训练等沉浸式教育,增强学生参与感与获得感。近三年,培养军训助理教官439人,既提升了军训感染力和感召力,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成长实践平台,实现育训结合、双向成长。
四、精准分类服务,保障军旅成长路
学校建立“入伍前—服役中—退役后”全周期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精准化服务保障。实施新生“启航计划”,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征兵宣传册,在新生报到处设立征兵咨询服务站,开展“国防教育第一课”系列活动。启动在校生“导航工程”,通过主题班会、驻地武装部现场宣传等形式,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推行毕业生“领航行动”,联动驻地武装部精准动员。优化“一站式”征兵服务流程,实现网上报名、政策咨询、学籍保留、学费补偿等业务高效办理。役前训练期间配备专职教师全程跟进,做好心理疏导和家校沟通。学校举行新兵欢送会、军旅座谈会,强化荣誉激励,为170余名退役学生提供学业帮扶、就业指导、发展支持等个性化成长方案和全方位服务。组建退役士兵“迷彩青春”宣讲团,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力量,开展30余场政策宣讲、军政训练服务等工作。近三年,学校1400余名学生应征入伍。
五、坚持赛练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从内务、纪律、军容等方面建立基本制度,培育军人作风,将胶东红色展馆等教育资源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有效平台。常态化开展技能比武、野外拉练,设立训练“龙虎榜”,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聚焦部队实战需求,加大实操能力教学比重,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造,建有国家级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坚持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助力定向培养军士专业技能增长。十年来,学校累计向部队输送了1772名定向培养军士,30余名学员在部队立功受奖,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等优秀学生。
热点信息
-
为推动幼儿园和小学全面落实有关文件要求,科学认识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对于预防近视发生的重要意义,近日...
-
“非遗新动力——‘人文湾区·璀璨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澳门站”近日在澳门博物馆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