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四个聚力”激活教师成长新动能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始终将“人才强校”理念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通过聚力战略引领、机制创新、平台赋能、数字赋能,系统构建起具有职教特色、国际视野、产教融合特征、契合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教师成长体系。
一、聚力战略引领,构建教师发展制度体系
学校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形成权责清晰、运转高效、协同联动的教师发展工作格局。一是完善治理架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院部协同推进、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实施的治理架构,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教师发展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提供政策支持。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教师发展“蔚蓝”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为引才、育才、用才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实施“幸福山外”计划。妥善解决教师住宿、餐饮等问题,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宜教宜居的工作环境。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共引育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技术能手等160余人,获批省级及以上教学创新团队等10余支,创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工作室6个,培养博士60余名,教师在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230余项。
二、聚力机制创新,筑牢师德师风建设根基
学校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政治引领、价值塑造、制度约束、文化浸润、榜样示范等有机融合,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一是筑牢师德制度保障。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将师德考核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二是注重师德涵养实践。创新“理论+情景体验”教育模式,依托校内党史教育馆与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师德教育活动。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三是强化师德榜样引领。通过优秀教师评选、师德主题巡讲等活动,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近5年,学校累计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省级及以上师德荣誉20余项。
三、聚力平台赋能,构建教师专业成长链条
学校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精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专业成长链条。一是赋能教师能力提升。建成3000余平方米的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持。构建“层级贯通、模块组合、动态适配”的培养机制,按照“引航、扬帆、奋进、卓越”四个层级,形成教师能力提升矩阵。二是锻造“双师双能”教师方阵。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上海宝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助力提升专业技能和行业素养。教师每年开展横向技术服务100余项,研发的无人机及吨级灭火弹等产品,应用于重大赛会的森林安保等领域,并助力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农业防灾减灾。三是拓宽教师国际视野。发挥国际化办学优势,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再创新”的师资国际化培养路径。合作建立中澳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定期举办“国际职教论坛”,每年选派80余名教师赴境外学习交流。
四、聚力数字赋能,打造教师发展智慧空间
学校积极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趋势,以数智化赋能教师教学与科研,全面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与个性化需求。一是部署DeepSeek模型。支持复杂逻辑推理与长文本深度交互,精准处理各类数据,大幅提升教学科研效率和质量。二是搭建智能助手。建设“AI管伴”和“AI学伴”,实现智能化教学管理与学习支持。推进课程资源数字化改造与升级,推出数字教材,以更加便捷、丰富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打造“数字人”微课,通过生动形象的知识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建设线上平台。线上“教师发展中心”实现培训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和精准化,同时基于教学、科研、培训、竞赛、社会服务等多维度数据,动态生成教师个人能力发展图谱,精准刻画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优势特长及提升方向,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发展建议,动态评估培训效果和教师成长轨迹,实现教师发展“一人一策”和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管理。
热点信息
-
为推动幼儿园和小学全面落实有关文件要求,科学认识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对于预防近视发生的重要意义,近日...
-
“非遗新动力——‘人文湾区·璀璨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澳门站”近日在澳门博物馆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