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资讯 资讯 跟主席学国学 活动 公告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数商兴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网 作者: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人气: 发布时间:2023-12-28
摘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项目,组建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以服务农村电商开展、农村物流配送、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电商化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创促进乡村产销衔接,分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到农业电商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项目,组建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以服务农村电商开展、农村物流配送、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电商化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创促进乡村产销衔接,分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到农业电商品牌打造的农业服务产业链,依据岗位需求整合产业链中前端的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中端的电子商务专业,末端的物流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以“数商兴农”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落实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一、精准分析,依据“数商兴农”岗位群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一是找准农业服务产业链。按照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服务对应产业,找准从农产品在标准化生产加工到农业电商品牌打造的农业服务产业链,分析岗位群前、中、末三端的岗位特色,确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农产品电商运营与品牌运营、农产品物流、农业电商品牌推广4个典型岗位,调研岗位需求,研判岗位职业技能与对应专业及技能,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面向,精准打造以“数商兴农”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二是调整专业设置,打造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专业群以落实“数商兴农”行动为依据,以服务农村电商开展、农村物流配送、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电商化为基础,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创促进乡村产销衔接,分析从农产品在标准化生产加工到农业电商品牌打造的农业服务产业链,依据岗位需求整合产业链中前端的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中端的电子商务专业,末端的物流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以“数商兴农”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

二、三线并行,构建能力递阶的高质量实训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建立专业群能力递阶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群利用农业商贸服务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农业商贸服务实践能力训练三大实训主线,利用能力递阶实训项目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二是开展农业商贸服务能力训练。各专业设计开展专业单项技能训练项目、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展现代商贸技能大赛,包括电子商务技能、营销技能、现代物流技能赛项。三是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专业群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设计开展创新创业认知项目、创新项目、创业项目;设计开展学生通过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锻炼和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四是开展农业商贸服务实践能力训练。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合作企业设计并开展专业认知实践项目、轮岗实践项目、岗位实习项目;以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带动其他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施。

三、产教融合,建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与学业群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在为农服务中增强实践能力。专业群在科技厅、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专业群教师与合作企业教师组建了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聊城市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服务队。建设聊城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校企联合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开展,锻炼师生职业技能,提升服务能力,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推进校企合作,强强联合。学校实地调研现代农业集团、阿里云、新希望六合等企业十余家;校内科技特派员16人,以重点项目带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好“科技特派员作用”。创新创业共同体贯彻落实学院“4+N”重点专业群建设规划,对接聊城市新旧能转换重大工程和聊城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建设,选取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服务面向区域,精准对接黄河流域“一县一区” 。三是积极推进“科技助农”。学校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切入点,服务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莘县、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莘县政协、莘县商务局、莘县农业局等多家合作,组织教师深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开展各类电子商务培训,累计培训人数 8000 余人,锻炼和提升了教师服务能力,扩大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影响力。此外,学校每月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高新区村镇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锻炼和提升了教师服务能力,扩大创新创业共同体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责任编辑:翟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