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维联动” 深化国际教育合作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发挥上合区位优势,坚持“开放合作、内涵发展”理念,通过“平台筑基、品牌赋能、模式创新、网络织密”四维联动,在中外合作办学、文明互鉴、职教出海、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搭建合作平台,中外办学实现新突破
学校积极搭建国际教育合作桥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从“零的突破”到“体系化”发展。一是深化项目合作,夯实育人基础。与白俄罗斯格洛德诺杨克库帕尔国立大学深度合作,制定专项制度5项,规范教学质量监控等环节。二是构建培养体系,对接国际标准。学校定期召开联合研讨会议,以“双元育人”为目标,确保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选派教师赴白俄罗斯融入当地教学,邀请该校专家来校开展专题培训,共同开发课程标准2项。三是推动联盟建设,强化合作支撑。学校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多所境内外高校达成合作,牵头建设上合组织教师教育联盟,助力上合教育合作。
二、打造品牌矩阵,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学校着力打造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品牌矩阵,推动上合组织国家文明互鉴走深走实。一是承办“邂逅上合”特色活动,擦亮国际传播名片。学校连续两年承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来华留学生活动。组织上合组织国家百名留学生,开展沉浸式实践学习,展现青岛的城市活力与上合示范区的精神面貌。学校被评“2024年度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搭建支撑平台,打造交流枢纽。学校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联合启动“上合青年·邂逅青岛”行动计划,并达成长期合作机制永久落户上合示范区,为学校深度参与上合组织教育交流提供可持续的支撑平台。三是拓展合作研究,深化上合国家交流。与白俄罗斯共和国职业教育研究院共建中白俄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职教体系等比较研究,为上合组织国家提供参考。教师团队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课程译为俄语,制作26集教学视频,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的方式,打造融文化传播与技能教学于一体的职教出海名片。
三、创新职教模式,引领职教出海实践
学校聚焦职业教育国际化核心需求,通过课程转化、平台共建、标准输出,创新国际教育模式,强化中外教育双向交流,推动中国职教资源的国际传播。一是转化特色课程,打造出海范式。筛选面塑、编绳、武术等国际学生青睐的课程,升级为“文化体验+技能实训”一体化国际教育产品,将中华文化内涵与职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职教出海新范式。二是共建教育中心,赋能双向平台。与韩国明知大学合作建立“海外韩国语教育中心”,打破传统单向输出模式,为韩国学生提供汉语教学与中国职业技能培训,为中国学生开设韩语课程与韩国职教内容,实现中韩教育资源共享、双向赋能。三是推动标准输出,服务海外需求。在白俄罗斯等上合组织国家中推进中国职教标准本土化应用,创新“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培养懂中文、具技能的本地人才。输出的1个商科课程标准和3个国际课程资源,被马来西亚两所学校采用,成为职教标准国际化的案例。
四、织密合作网络,拓展人才培养渠道
学校以“节点突破—网络联动”为策略,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国际合作网络,将单一项目转化为可持续合作生态,为学生拓宽国际化成长通道。一是拓展合作广度,筑牢合作基础。加快国际交流合作,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在内的8个国家中的13所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夯实合作根基。二是深化合作项目,创新培养模式。兼顾广度与深度,开展师生互访、免学费交换生项目,助力学生获取多元成长体验。2024年9月首批学生赴白俄罗斯,开启分段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三是提升交流水平,建立常态互动机制。学校通过“访学研修+文化交流”多维度发力,显著扩大师生境外交流覆盖面。建立“季度对接+年度规划”常态机制,统筹行程安排与成果跟踪,逐步形成常态化师资交流机制,强化国际互动。
热点信息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就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二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全国共30个项目入选。甘肃省两部大型旅游演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