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阳信手造入选“中国好礼”,传统文化出海正当时
小小同心锁,方寸蛋雕画,这些凝聚匠心与智慧的阳信手造产品,正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流的新载体。
2025年8月25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正式发布2025-2026年度“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推荐名单,山东省阳信县选送的中华同心锁与鸵鸟蛋蛋雕两款手造文创产品成功入选。这两款产品从全国5000多款申报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获荐的300个产品之一,为阳信特色产品赢得了国家级荣誉。
中国好礼:国家级认证,助推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是中国贸促会主办、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承办的国家级评审与公益推广项目。该计划旨在挖掘和推广代表中国文化的优质礼品与消费产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此次评选竞争激烈,经权威专家多轮评审。入选产品将进入国家级推广通道,被推荐至国家各部委、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商协会、中央企业及大型国企等重要渠道,显著提升产品的国际能见度与影响力。
阳信县此次有两款产品同时入选,不仅是对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与工艺水平的权威肯定,更是当地推动文化贸易与产业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匠心之作:中华同心锁,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
由滨州市奇雕木业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华同心锁,是一件融合传统榫卯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文化益智玩具。作品由56根木料拼插组成,象征56个民族同心同德、紧密相连,整体造型苍劲有力地呈现“中国”二字,传达出“团结一心,缺一不可”的深刻寓意。这款产品不仅展现了传统榫卯技艺的精妙,更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表达形式,使其成为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文化礼品。
方寸之美:鸵鸟蛋蛋雕,微小载体上的艺术巨作
出自阳信县王如卫文化艺术品工作室的鸵鸟蛋蛋雕,则以极其脆弱的蛋壳为媒介,综合运用阴刻、阳刻、镂空、浮雕等十多种雕刻技法,将绘画与雕刻融为一体。艺人们在方寸之间的蛋壳上镂刻出精妙造型,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又生动反映着社会生活,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其工艺难度与审美价值备受认可。这种需要极高耐心和精湛技艺的艺术形式,展现了阳信工匠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让日常材料升华为艺术珍品。
出海之路:从阳信到世界,文化使者的国际之旅
阳信手造产品的“出海”之路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两件作品不仅荣获国家级认证,更已于近期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山东周活动期间公开展出,代表山东文创走向世界舞台,获得国际关注。阳信县贸促会在此次申报过程中积极作为,提前布局,深入外经贸企业开展调研与动员。他们从多家企业中筛选出中华同心锁、鸵鸟蛋雕、东进餐具、华阳牛骨雕、艾草香囊共五款产品参与评选,为企业争取更多展示与合作机会。这种地方政府搭建平台、企业积极参与的模式,为当地文化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有效路径。
品牌效应:超越产品本身,塑造区域文化形象
阳信手造产品入选“中国好礼”,带来的不仅是产品销量的提升,更是整个区域文化品牌的增值。业界认为,此次入选将为当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打造具有全球识别度的区域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阳信县不仅有此次入选的同心锁和蛋雕,还有阳信牛骨瓷瓶、阳信牛毛笔礼盒等多种手造产品在此前的各类评选中获奖,显示出当地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特别是阳信地毯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已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展现了当地传统工艺的振兴之路。这些不同门类的手造产品共同构成了阳信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富生态。
发展启示: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的成功对接
阳信手造产品入选“中国好礼”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创新表达赢得现代市场。这些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三个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的融合、地方特色与国际表达的融合。
阳信地毯非遗工坊的发展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手造+智造”的思路,既保留传统工艺精髓,又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使传统产品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阳信手造产品入选“中国好礼”,超越了简单的商品范畴,成为承载中国文化的价值载体。它们沿着“一带一路”的文化贸易通道,走向国际市场。
从山东阳信到日本大阪世博会,从乡村工坊到国家级推广平台,这些手造产品展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和文化自信。正如中华同心锁所寓意的那样,56个民族同心同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正携手并进,向世界讲述着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热点信息
-
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怀化举办,以文兴旅,由湖南电影频道联合出品精心策划的非遗为背景的微短剧《...
-
“积善贵州 非遗之光”贵州省残疾人非遗文创作品展将于9月12日在北京故宫开展,84件出自贵州残疾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