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共话传统文化与基层融合新路径!“孔子与青岛”研讨交流活动举行
近日,一场以“孔子与青岛”为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在清晖路社区“孔子与青岛”主题展馆内温情启幕。来自学界、非遗传承、社区治理、文化公益等领域的嘉宾与社区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活化利用及基层治理创新等话题深入探讨,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区落地生根探寻新路径。
市级非遗项目“孔子与青岛的传说”传承人李力,原市政协常委、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广民,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涛,清晖路社区主任王志坚,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心天使基金理事长王璇,青岛普润阁茶舍刘旭东,市北区文联书法家协会老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凯,以及社区居民代表曹师军、滕玉亮等参加本次活动,众人各抒己见,碰撞思想火花。
“传统文化是基层治理的‘根’与‘魂’。”李广民教授率先发言中谈到积极发挥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法系在构建“一家亲”的智慧,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力量铸牢民族共同体。要让非遗项目活起来,沉下去更好地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涛教授强调在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浪潮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始终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而“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标识性概念,既是其伦理体系的基石,也是理解中华文化精神特质的钥匙。可以通过三个维度来理解”仁“的内涵:一是血缘亲情维度。儒家以孝悌为根基,通过“亲亲”原则建立家庭伦理秩序。将亲亲之爱作为道德情感的原始发生点,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扩展基础;二是突破血缘局限。儒家主张“泛爱众”的社会关怀。孟子提出“仁民”思想,要求对民众施行仁政,体现政治伦理化的特征。三是生态伦理维度。儒家发展出“爱物”的宇宙情怀。张载“民胞物与”思想将仁爱推及自然万物,王阳明“草木瓦石皆有良知”说深化了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形成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作为“孔子与青岛的传说”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力分享了项目推广的实践与思考。“‘孔子与青岛’的传说,是青岛本土文化与儒家文化交融的独特印记。”他介绍,近年来通过进校园讲传说、在社区办展览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传说,“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宣传与互动,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中,从本土故事里汲取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王志坚主任则介绍了清晖路社区依托“孔子与青岛”主题展馆推进文化建设的探索:“社区始终把传统文化传承作为凝聚居民共识的重要抓手,展馆开放以来,已成为居民茶余饭后学习交流的‘文化客厅’。我们通过定期举办诵读会、传统礼仪体验等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目前社区邻里矛盾少了,互助氛围浓了,这正是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体现。”
现场其他嘉宾也结合自己的感受纷纷发言。
活动现场,“孔子与青岛”主题展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展览通过图文、展品和书法作品等形式,呈现了孔子生平、核心思想精髓,以及“孔子适齐”等与青岛相关的传说故事。该展馆的设立不仅为清晖路社区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传统文化学习阵地,更辐射城阳区,成为区域内传承儒家文化、讲好青岛故事的重要窗口。
此次研讨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孔子与青岛”文化渊源的理解,更凝聚了“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共识。未来,“孔子与青岛的传说”市级非遗项目将广泛宣传,推动传统文化与社区、企业和社会的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焕发持久生命力。涵养山集团支持了本次活动。
热点信息
-
“乡村好时节 欢乐‘莱’杨庄”2025莱芜区特色文化体验周活动精彩继续—— 快来感受美食、非遗与烟花...
-
8月23日,2025年首届“村超”全国赛总决赛在贵州榕江县“村超”球场举行。广东肇庆金利诚峻足球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