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纳雍县营脚小学:非遗课堂进山区 多彩文化共传承
日期:2025-07-27
浏览:
来源:传统文化门户网
作者:周宇涵 郭烨妮 刘家辉
7月19日,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营脚小学的教室里格外热闹。武汉东湖学院胜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当地苗族、彝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带来了两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课——剪纸与扎染,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根脉,感受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共鸣。
“大家看,这张红纸剪出来的‘福’字,和我们苗族的刺绣、白族的扎染一样,都藏着对好日子的盼头呢!”志愿者周宇涵的话语让30余名学生眼前一亮。在“指尖非遗·千年剪影”剪纸工坊上,她先以生动讲解揭开剪纸的非遗价值与历史,再通过微课展示创作流程,随后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剪出稚嫩却充满童趣的“福”字。
课程的巧妙之处,在于搭建起剪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桥梁。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发现,剪纸与大家熟悉的本民族传统工艺——比如苗族的刺绣、白族的扎染——同为“托物寄语”的艺术,都饱含对幸福的追求。这种跨越民族的文化呼应,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剪纸与自身文化血脉相连,也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特性变得可触可感。当孩子们举起自己的“福”字作品时,红纸上的剪影虽小,却已在他们心中播下民族文化认同的种子。
如果说剪纸是红纸上的灵动艺术,那扎染便是蓝白间的时光对话。在另一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白族扎染体验课上,孩子们亲手参与了这场“蓝白之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7月24日,由共青团张家界市委、张家界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湖南省张家界市扬力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永定...
-
7月19日,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营脚小学的教室里格外热闹。武汉东湖学院胜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