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科融合渗透
日期:2021-11-26
浏览:
来源:
作者:耿成义
教育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学校是主阵地,青少年是主要群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这方面,山东走在前列。
山东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推动高校以必修、选修等方式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编写推广使用《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大学生版)。山东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大学四个学段全面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省份。
目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力图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特别是儒家文化经典的学习,激发并引导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精神认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持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经典化、人文化、常识化、技能化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融合渗透,逐步形成“传统文化+学科渗透”一体化教育格局。
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
耿成义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热点信息
-
为推进“三新”领域“两个覆盖”工作落地见效,近日寿阳县妇联主席李小青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传统文...
-
7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黑龙江、吉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