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枣庄市峄城区“盆景养老·峄城共富”项目初见成效
远山含黛,秋雨笼烟。枣庄冠世榴园迎来丰收季,挂满石榴果的枝条在山风中愈显遒劲有力。
中秋节前夕,冠世榴园腹地,万家福石榴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院里石榴飘香,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朱村的老人在石榴树下算起了“过节账”。
挂在石榴树上的条幅格外醒目——“盆景养老·峄城共富”养护费发放仪式,村里的老人们在一旁翘首以待。
“呦,刘威又黑了!”一进小院,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市石榴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安广池打趣道。
“安教授,辛苦您过会儿再给咱讲讲石榴盆景养护细节。”合作社负责人刘威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招呼着。当天,刘威要给朱村首批参与“盆景养老·峄城共富”项目的10位老人发放养护费。
长条桌上码着一摞摞百元大钞,合作社工作人员正按名单叫号:“五奶奶,养护60盆盆景,全部合格,3000元!”
随着一声清亮的吆喝,91岁的孙张氏慢悠悠地走到桌前,接过一沓崭新的钞票。她抬头对刘威说:“威啊,这钱都是给我的?这把老骨头,真能养出石榴盆景?”
“咋不能!”刘威帮老人数了数钱,“您养的‘童子功’盆景,枝丫盘得巧,明年您可得多养护几盆呢!”这番话逗得满院老人都笑了。
不远处,65岁的胡安勇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赶来。他因脑出血导致行动不便,却把40盆盆景养得枝繁叶茂。“2000元!”当工作人员把钱递到他手中,平时沉默寡言的胡安勇红了眼眶:“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赘,现在每天浇浇水、剪剪枝,也能挣钱了。”
当天,朱村10位老人共领到24800元养护费。红包在布满老茧的手中传递,像一颗颗成熟的石榴籽,把“家门口挣钱”的甜意种进了老人心里。
“以前村里老人要么守着几棵老石榴树叹气,要么闲在家里闷得慌。”刘威望着院里一排排造型各异的盆景,道出了“盆景养老”的初心。
啥是“盆景养老”?刘威解释,峄城有2000多年石榴栽培史,但传统种植收益低,年轻人外出务工后,老人成了“留守树”的守护者。2022年,他试着把培育好的“童子功”石榴盆景分给老人养护:“不用买苗,不用操心卖,根据品相每盆给予农户50-100元不等的养护费用,就当是‘给盆景当保姆’!”
这个想法起初遭到不少质疑。“您连自己都快顾不过来了,还养啥盆景?”村里年轻人这样劝老人。一番心理博弈,村里10位老人参与“盆景养老”。如今,老人们养护的盆景枝丫虬曲如盘龙,成了合作社的“样板”。
为让老人“零门槛”参与,合作社建起“闭环体系”:技术员上门教蟠扎、施肥,物流车直接到村口收盆景,甚至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苗上门。刘威说,合作社还请来农业专家安广池定期开课,从“冬天套袋防寒”到“夏天控水促花”,把技术用大白话教给老人。
“这50盆盆景,最少能挣2500块!”刘福科老人摸着盆景的枝干,像数自家孩子一样。去年春节,他在“盆景养老茶话会”上领了年货,今年又盼着分红:“以前过年就盼子女寄钱,现在咱自己挣钱,花着硬气!”
合作社的账本上,这样的“硬气”越来越多:成立一年来,57户老人养护3000余盆盆景,销售额突破50万元,发放养护费15万余元。
“月到中秋分外明,共富路上暖意浓。”当中秋节的圆月升起时,峄城的石榴盆景不仅结出了果实,更结出了老有所为、共同富裕的甜蜜生活。
这抹“石榴红”,正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热点信息
-
远山含黛,秋雨笼烟。枣庄冠世榴园迎来丰收季,挂满石榴果的枝条在山风中愈显遒劲有力。中秋节前夕,冠世榴...
-
9月28日,由淮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文化旅游节全面启动,邀约八方宾朋共赴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