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无为民歌:从田间地头飘出的非遗乐章
日期:2025-10-13
浏览:
来源:传统文化门户网
作者:芜湖发布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歌始终是人们表达喜怒哀乐、抒发生活感受的重要艺术形式。在无为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坚毅的无为人民以歌声咏唱劳动、赞美生活,创作出许多敞亮质朴的原生态民歌,在民间广为传唱。
据传说和原始歌词记载,无为民歌分布在全县范围,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尤以东南乡一带最为突出。无为民歌是无为人民智慧的体现,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精神与感情。正如一首民歌所唱:“红公鸡尾巴拖,三岁孩儿会唱歌,若问歌儿有多少,芝麻三斗并三箩。”
无为民歌历来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少有文字记载。在流传过程中,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完善,逐渐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口头艺术形式,成为长期留存于民间的艺术瑰宝。
无为民歌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别。其中,“号子”最具代表性,它土生土长、别具一格,节奏明快、粗犷豪放、气势磅礴;“山歌”也是土生土长的一个艺术品种,具有辽阔悠扬、高亢洪亮、题材广泛的特点;“小调”则以抒情优美、旋律流畅、结构严谨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
无为民歌是承载无为人民精神与感情的重要载体,其旋律熟悉亲切、歌词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郁,内容主要涉及爱情经历、生活琐事、农事节令、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
2005年,“无为民歌”作为“巢湖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无为民歌”被单独列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保护项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传统文化门户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信息
-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歌始终是人们表达喜怒哀乐、抒发生活感受的重要艺术形式。在无为这片土地上,千...
-
“看这戏越看越明白,孩子幸福比啥都强!”9月21日,宁津县津城街道组织的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展演热闹开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