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故事 文学 公益 大家 励志 故事 国学

贵州三宝之“玉屏箫笛”

来源:传统文化网 作者:传统文化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9-11
摘要:玉屏箫笛用贵州 玉屏侗族自治县 出产的竹子制成,从选料到制作十分讲究。它是用当地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制作的。这种竹节长、肉厚,通根基本一致,只有人的拇指粗细。砍竹的时间很讲究,一般是立冬后两个月为好。因为这时的竹含水和糖分少

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从选料到制作十分讲究。它是用当地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制作的。这种竹节长、肉厚,通根基本一致,只有人的拇指粗细。砍竹的时间很讲究,一般是立冬后两个月为好。因为这时的竹含水和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玉屏箫笛,不仅是一种极好的民族乐器,同时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艺品,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有关玉屏箫的记载,首见于清乾隆《玉屏县志》:"平箫,邑人郑氏得之异传,音韵清越。善音者,谓不减风笙。"关于玉箫笛的由来,在玉屏侗族群众中流传着这么两句话:"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据传,300年前,古时有位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远路云游到玉屏,爱此水秀山青,竹茂林丰,遂停留下来,并与当地一位姓郑的侗族才子结成莫逆之交。道人善音律,每有感怀,便寄兴丝竹。可是当地佳竹虽多,却无箫管。有一天他从山上采来一根竹子,将它制成箫吹奏起来,引起知交的共鸣。不久道人要远游他乡,便把制作箫的技艺传给了这位姓郑的朋友。从那以后,郑家就开始自制自销箫。从那以后,玉屏便有了箫的生产。

  还有一个更复杂的说法是,若干年前,由山东迁来玉屏安家的郑氏,到镇远省亲访友。偶遇一鹤发童颜的老道鹿皮翁,顿生敬意,与之结为知心朋友。老道来到郑家没多久,生了一场大病,郑家待他如亲人一般,煎汤送药,殷勤照料。老道病愈后,两人常出城游览。一日,游经城北玉屏峰,见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从东边天际乘祥云飘然而至,坐在石莲峰山上吹拉弹唱。两人匆匆赶往石莲峰,只见群仙吹奏乐曲、驾云而去。二人寻找八仙踪迹,拾到箫一支,是韩湘子的,直等到日影西斜,不见仙人归,只好将神箫带回家中。次日,他们又到城西南飞凤山游玩,见翠竹满山,青郁喜人。老道选取两根凤尾水竹携回,制成箫笛一对,雌雄相配,声调婉转清幽。为表述感激之情,道人将制作箫笛的技艺传授给了郑家。雅好音律的郑氏,喜出望外,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世守其业。

责任编辑:孙溪悦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