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
济阳司法所“三强化”枫桥式司法所建设 开启法治为民“全功能”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司法局济阳司法所着力“硬基础”优化和“软实力”提升,建设功能专业化、服务便民化、群众满意化“全功能”型“枫桥式司法所”,在济阳区树立司法所工作“样板”,构筑司法所建设“品牌”。年初,济阳司法所被评为济南市特色“枫桥式司法所”。
强基固本 夯实“功能专业化”发展根基
高标准筑建阵地。去年2月,区司法局出资60余万元,对标“枫桥式司法所”建设要求,街道办事处大力支持,扩大了办公业务用房至260平方米,实现“临建落地、标识规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今年8月,提档升级,拓宽公共服务大厅,增添法律服务、调解、信访、执法等多个功能窗口,在“一厅七室四站点”基础上增添心理咨询室,凸显专业化服务,全面提升司法所整体形象和工作集约化水平。
严把关充实力量。充实政法专项编,聘用退休党员为专职调解员,配备司法协理员。目前,济阳司法所共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政法专项编4人,专职调解员2人,司法协理员2人。同时,在各项业务工作制度和流程上进一步细化,建立公示栏,绘制文化墙,设置岗位指示牌、党员先锋岗,明确岗位职责;在业务分工、专业提升、为民服务等细节上开展“每周定时”大讨论,全面提升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增质效用好网技。积极发挥山东省智慧调解平台、智慧矫正平台、安置帮教平台、鲁执法(涉企检查平台)等作用,以信息化提升司法所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司法所工作人员配备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移动终端,开展远程服务、信息核查、数据查询等工作,提升业务服务、法律服务“网上办、掌上办”能力。以平台和移动终端的综合运用,打造智慧型专业化司法所。
赋能履职 提供“服务便民化”法治保障
“大普法”提高民众法治素养。“常态化+每周每月每季”推进辖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即:“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十进”“每周”定时“赶大集”,制定“每月一主题”普法菜单,“每季度”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村级调解员”培训。今年以来,共开展法治讲座、普法宣讲、短视频普法等多形式普法41次,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培训“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村级调解员”4场次,不断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和基层治理法治化。
“大调解”推进基层治理效能。在传统“矛盾纠纷排查、源头预防、预警调处”的基础上,做到“一坚持一推广一吸收”,即:始终坚持将“普法宣传”贯穿到“人民调解”的整个工作过程,既解“心结”又解“法结”,调解一案教育一片;推广“六尺巷”、卜哥、周大姐、和风等特色社区调解室,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吸收社区退休党员干部、致富能手、“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调解工作,确保矛盾纠纷协商“有人”,化解“有地方”。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275件。
“大督察”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结合上级部门开展执法检查,相继开展涉城乡交通、城市建设管理、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领域执法检查45次,开展行政执法培训3场次;规范合法性审查流程,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培训2场次,审查合同2件;组织30人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100%,充实街道执法人员力量,有效提高街道依法行政决策水平。
开拓创新 提升“群众满意化”服务质效
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以“政治引领 法治先锋”党建品牌建设为导向,统揽司法所各项工作,每月组织5名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返聘经验丰富的退休党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的党员先锋岗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党建促所建”,建设群众满意的全功能型“枫桥式司法所”。
提升“精准式”法律服务。今年,依托街道办事处设置9个功能窗口,邀请公安、执法、信访入驻,满足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需要。司法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站所合一”,由村(社区)法律顾问轮流站台坐班,综合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需求指引等服务,让基层群众及时获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创新基层治理联动机制。整合人民调解员和基层网格员队伍资源,建立“网格+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实现调解员与网格信息员同频共振,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与派出所协作,与基层法律服务所“两所共建”,推进“社区民警+调解员+法律顾问”协作工作机制,开展联防、联建、联治,形成信息互通、业务协同、工作互补的工作态势,提升“群众满意化”服务质效。
热点信息
-
济阳区司法局济阳司法所着力“硬基础”优化和“软实力”提升,建设功能专业化、服务便民化、群众满意化“全...
-
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11月7日下午,区司法局济阳司法所联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