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地理 儒家 释家 道家 产业 历史 地理

山东人文地理概况

来源:未知 作者:传统文化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0-10
摘要:山东人文地理概况 与人聊天,经常会聊到这样的话题:哪些地方的人更适合做朋友?多数人的回答是山东人。山东人在四海之内,皆有良好的口碑。这应当视为一种财富 全省共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48个市辖区,60个县,372个街道办事处,294个乡
                                             山东人文地理概况

       与人聊天,经常会聊到这样的话题:哪些地方的人更适合做朋友?多数人的回答是山东人。山东人在四海之内,皆有良好的口碑。这应当视为一种财富

       全省共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48个市辖区,60个县,372个街道办事处,294个乡,1253个镇,8个区公所。

        自然地理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东临渤海与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毗邻。全省东西最长距离700公里,南北420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19位。山东省三面环海,是全国三大半岛之一,全省海岸线长3024.4公里,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长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近海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比全省陆地面积还大。

  山东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起伏和缓,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全省呈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势。境内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全省有6座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脉,其中泰山雄踞山东中部,为全省最高点,海拔1545米,号称我国五岳之首,以其挺拔雄峻之势誉满中外。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拔2—10米,为全省内陆最低处。

  山东省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52条,50公里以上的有1000多条。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在山东境内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入海,流程617公里;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流程长630公里。较大湖泊有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山东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1℃—14℃;年日照时数2300—2900小时,日照率52—65%;年平均降水量550—950毫米,多集中在6—9月;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内陆地区220天。

       文化历史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四五万年前的新生代更新时期,古人类“沂源人”就在山东繁衍生息。远古时代就出现和形成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初期创造了龙山文化,当时制作出“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壳”的黑陶,其精巧玲珑,令现代人也为之瞠目。西周时代齐、鲁等封国的建立,使这一地域文化的发展更为兴盛。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创始人和代表的儒学思想,成为东方传统文化的主体。孔子也以其中外历史上罕有的博大精深的宗师、哲人,被称为“文圣”,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除孔子之外,山东历史上还出现了孟子、墨子、管子、甘德、汜胜之、孙武、孙膑、诸葛亮、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王羲之、颜真卿、张择端等一大批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书法家,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区划人口  山东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著名的齐、鲁是西周在今山东境内两个最大的封国,所以山东又称“齐鲁之邦”,近代则以“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1234)。元朝(公元1206—1368)置山东道。明朝(公元1368—1644)设山东布政使司,形成与今山东省境大体相同的版图,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清朝(公元1616—1911)正式设山东省,省治设在济南府。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区划。现全省行政区划分17个地级市;县级区划139个,其中:市辖区48个、县级市31个、县60个;乡镇1917个。济南市为山东省省会,青岛市为全国计划单列市

        山东是我国人口众多、密集的省份之一,现总人口9041万人,为全国第二个人口大省。山东又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共有3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在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5%左右。

  主要资源
  山东省资源丰富,门类较多,有的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质量优,分布广泛。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8种,占全国己发现矿产种类的78%。在已探明储量的74种矿产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黄金(岩金)、自然硫(占全国储量90%以上)、石膏(占全国储量70%);居第二位的有石油、金刚石(储量占全国40%,产量占80%)、菱镁矿、钴、铪、花岗石;居第三位的有钾盐、石墨、滑石、膨润土、石灰岩等。另外,煤、天然气、铁、重晶石、硅藻土、锆石英、铝土矿、轻稀土、耐火粘土、珍珠岩、沸石、油页岩、石英砂、云母、长石、磷、硫铁矿、石棉、稼等储量都非常丰富。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全省原油产量占全国1/3。山东境内含煤地层面积5万平方公里,兖滕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山东电力资源充足,山东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中唯一的省独立电网。

          海洋资源。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海栖息和回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山东已建成多处大中型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400多万亩,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类70多种。

  生物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小麦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居全国第一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烤烟、麻类等,花生产量占全国的40%左右,出口占全国的90%以上,各种麻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山东还是水果、蔬菜、海产品及蚕茧、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果树地方品种丰富,名特产品多,特别是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葱、莱芜生姜、潍坊萝卜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另外,山东畜禽资源种类多,分布广,饲养量大。

  旅游资源。山东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岳之尊”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齐国故都临淄,“人间仙境”蓬莱,“道教圣地”崂山,“世界风筝都”潍坊,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荣城“天尽头”,“泉城”济南,黄河入海奇观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符合省情的经济发展路子,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改革开放获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全省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扩大内需;对外实施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出口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计算,2001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43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654.5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3424.3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9:49.6:35.5变化为14.4:49.3:36.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10465元,比上年增加91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1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52.5亿元,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8.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国内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省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72.9亿元,增长23.6%。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01.1元,比上年增长9.4%  

        1,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史上经常出现的文化名人很多是今天的山东籍,其中多数人是鲁西南地区出生,部分人籍贯临沂。这一点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山东人更是经常的挂在嘴边。所谓要面子,其实一句话,那就是“俺们山东人历史上很牛”我也很自豪,毕竟家乡历史上也是有人啊

       2,山东人性格豪爽,待人真诚,心直口快。去年的什么时候在烟台威海一带有大连的客轮海难,被救上岸的乘客受到了山东当地人的热情照顾。一家有难,四方支援,山东人有这种习气,这是民风淳朴的见证,不象某些南方地区,人情冷漠,见了钞票才动手救人。

       3,山东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有巨大潜力。熟悉山东的人都知道,山东南有兖州煤矿,北有胜利油田,东有招远金矿,西有京杭大运河的水道。这些资源丰富的地区人民生活都很好,比如胜利油田,普通职工的待遇比其所在地东营市的职工高很多,为了争一个油田户口东营的能者也是很费周折。资源的丰富也给所在地区带来了很好的财政收入,再拿东营来说,它一年的财政收入据说是甘肃全年的120%。消费水平更是极高。

        4,山东地域优势明显。山东东部有黄海,北部有渤海,西部有黄河。山东的港口很多,最北有东营港,南有日照港。而且,山东距离北京很近,上次鲁能足球的主教练从日本来,很多记者等在机场门口半天,结果一打听,人家已经从京福高速来济南到宾馆里休息了。

        5,山东的交通发达。全国公路看山东嘛,著名的济青高速修建完成的时候,我中学的地理老师,一个可爱的老头高兴了半天,几乎要给我们放假庆祝,呵呵。另外,听说有的省份还在乡乡通公路,村村通电视的时候,我的农村老家大部分村已经通了开县城的公交车,村村通有线电视,部分农户还装宽带了。

        有人说,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深圳是“偶像派” ,山东则是“实力派”,这实力来源于山东人吃苦耐劳的实干。

       有人说,改革开放这些年,广东的发展是靠用活了中央的政策,是“见了绿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着走”。而山东则是用全了中央的政策,是“见了绿灯大步走,见了红灯原地走”。广东人说,除了不能干的什么都可以干,山东人则说,能干的一切都要干。亚圣孟子我们至今难以想象他是什么样子,不过他那么有学问,是一个谦谦君子。他尚能时常做“舍生取义”状,更不用提那些孔武有力的汉子们了。

       山东人那魁梧的身材,再加上儒家文化的熏陶,使山东人非常正直,异常忠厚。

       记得在十四大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原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在回答海外记者对山东如何保护台商来山东投资的问题时,姜春云直言:讲义气,重信誉,山东人不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听了这真诚之言,不去山东投资,更待何时?义+信=正直,没有正直的品格,不配为山东人!讲信、讲义贯穿于山东人古往今来的历史中,浸透于山东人从外表到里层的全身上。

        孔夫子设想的“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他把“文行忠信”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忠、信、义是实行他的“仁”和“礼”的理想之重要手段。没有忠、信、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仁义之邦和礼仪之风出现。

        讲义气之风,两千余年在齐鲁大地绵延不绝,好一个“义”字了得!一个“义”字:有了一百单八将齐聚水泊梁山忠义堂。

       “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多灾多难的社会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山东人勇敢悍野、侠气义胆、豪壮英武的性格。山东人在历史上屡屡挥洒出大手笔。浙江人号称:“千山千水千秀才”出了“多如牛毛的师爷”。世人还有“绍兴师爷湖南将”之说。山东人却只是“一山一水一圣人”,但这一圣人功名盖世,无人匹敌!

       这种第一在山东是很多的:

       在历史上,最贫穷的山东人要着饭闯关东,因为那里地多人少;有点小钱的闯上海,因为那里机会多多.随着解放战争大军南下,山东人随三野从山东,江苏,浙江一直到了福建.在南下干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了东部沿海各级诸侯中的重要成员.

        说起山东人,总的来讲,口碑不错.原因有两个:一是山东人热爱山东,以山东为骄傲,无论走到那里,都会自豪地讲自己是山东人,这样就引起别人对山东人的注意,而不象有的省的人,你和他相处半年,还不知道他是哪儿的人.所以,人们爱谈山东人,尽管山东并不是很富有.二是山东人出门,乡亲们总要嘱咐,出门在外不要给山东人丢脸.如果在坛子里我的行为不好,山东人就会把我扁了.不用劳驾外乡人动手.所以,山东人还算守规矩.

         上海的大饭店,叫“酒店”,在山东往往称“饭庄”;上海人请你上酒店吃饭,山东人请你上饭店喝酒;上海人吃酒水,往往无酒,山东人吃酒席,可以无饭,山东人醉了,是够朋友的英雄,有道是:“喝酒不喝醉/不如打瞌睡/何况还是酒/不是敌敌畏/要喝一定要到位。”

  喝酒,应该躲到山东去,在那里,“天不管、地不管,只有酒管;碗也罢、杯也罢,大胆喝罢”。喝得无拘无束、原形毕露,真是男人们的极乐世界。

  山东的酒,不像贵州的酒。山东酒,浓香型,开坛三里香,浓烈火爆,好一派山东大汉的冲霄豪侠气,直逼人来。小酒馆里,朝门坐的主人站起先敬酒,话很软地套住你:“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有感情赏个脸”,“赏个脸”近乞求,你纵有项羽举鼎之力也推辞不了。可是一旦破戒,就刹不住车了,一桌子都会来攀亲道旧,缠得你谁也轻视不得,真以为“一杯二杯不算酒/三杯四杯漱漱口”到后来,“七杯八杯扶墙走/九杯十杯墙走我不走”这就是酒盅的厉害:滴水成河、聚沙成塔。

        山东人不善辞令,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但是山东人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顺理直言,是山东人说话的原则。就连山东的胡同也是直来直去,不象江南的小巷曲径通幽;   山东男人高大威猛,脾气暴躁,路见不平常常拔刀相助,人称山东大汉;姑娘挺拨健壮,大胆泼辣,敢爱敢恨人称山东大妞;   山东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有叛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东人的身影;   山东人胆大,好打架。南方人争吵,唇枪舌剑理论半天,都没有动起手来。如果你辱骂山东人,对不起,他马上会瞪眼撸袖子揍你

        山东人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难正是山东人性情的写照;   山东人从来不怨天尤人,轻易不会掉泪,他们相信,笑才是对付人间苦难最好的法宝.可能因为自古以来,生活太艰辛,山东人才学会了笑对人生。一个山东人做生意,赔得一塌糊涂,他会说:“本钱都搭进去了,我都笑了。”这里的笑,其实是哭的意思。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但本人作为一个山东人,浪迹酒桌十余年,发现山东人其实论酒量比不上蒙古人,论饮酒的猛烈程度比不上东北人。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人不喜欢,这里给各位说个一二。
   先说入座。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酒桌上,一般冲门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东家的(就是买单请客的人),酒桌上有时戏称为“庄主”;   在他的对面的位置是主人一起来招待客人的,叫“主陪”。这两个位置各地叫法有点差异,但意思差不多。

        外地的朋友若是弄不清除其中的原委,告诉你个简单的方法:只要看桌子上杯中餐巾的叠法就可以分辨出来。这两个位置的餐巾的叠法是与众不同的。主人的餐巾一般是折叠成圆筒形状,插在杯子里面的。而主陪的餐巾则是叠成扇面状的。其位置的餐巾则是一般的三折呈花瓣状。整个餐巾的布局有点象是展翅的凤凰。定好了这两个位子,别的位置就好确定了。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宾”,右面的是“次宾”;相对应的,左面挨着主宾的是“副主陪”,右面挨着次宾的叫“次陪”,但叫“三陪”的多。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酒桌上戏称这些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没有”三宾”、“四陪”的叫法。

       宾主落座,开始倒酒。山东人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大碗喝酒。这似乎有梁山好汉之遗风。如今虽然不用大碗了,但小杯是不用的。你若是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山东人用那种三钱的小酒盅喝酒,那纯粹是在扯淡。山东时下的标准杯是三两三的高脚玻璃杯(究竟是什么人最先时兴起来的这种杯子无从考证,但一瓶白酒正好能倒三杯)。酒一般是白酒,度数一般是38度左右(山东人并不太喜欢喝高度酒)。当然也可以喝啤酒,但一般按照白酒、啤酒1:6的比例折算。

        入席后每位先满上这样的一杯,叫门前杯。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这杯酒是每位到场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对主人或者东家的不尊重。这第一杯酒当然要由主人带领大家喝。主人一般要有一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就是说这杯酒要分几次喝完。一般是6次,叫“六起”。“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的意思,图个吉利。这样大家在主人的带领下,边喝、边吃、边说话。这个酒一般不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是在举杯的时候可以在桌子上点一下,叫“过电”。经常可以在饭店里面听到这样酒杯磕碰桌子的乒乓声。酒桌戏称“丐帮开会”。

         等主人带领大家满饮此杯,该轮到主陪发言了。同样是客套一番,也带领大家喝一杯酒。一般情况下,两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红耳赤、脚下升云。这个时候,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注意了,这个自由活动可不是真的让你出去活动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一般这个时候,客人要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一般第一轮是主宾与主人,次宾与主陪,依此类推。在这期间,是酒桌上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宾主的关系一下子能拉近许多。但这个时候往往是比较头疼的时候。因为此时已经有半斤白酒下肚,期间劝酒的花样有多,特别容易喝醉。

       比如有一种在酒席间斗酒的捉瓶子游戏本人就深恶痛绝。就是比赛双方一人一捆啤酒(10瓶),桌子中间放一瓶。比赛的人没喝完自己的那一捆啤酒以前,不能碰桌子中间的那瓶。等自己的啤酒喝完了,先抓取中间的啤酒喝的算胜利。这种玩法老狐狸只玩过3次,2胜1负。第二天别提有多难受了。还有喝日子的,就是一年12个月,必须说出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否则要喝酒,说的出别人喝。往往是还没说到10月份,人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一般山东人请客,酒桌上必定要有鱼。鱼在山东算“大菜”,酒桌上叫“大件”。别看什么山珍海味,和鱼相比也只能叫“小菜”。不是山东人稀罕鱼,主要是图个吉利,“年年有余”嘛。一般上鱼的时候,鱼头冲客人,表示对客人尊重。这个时候,客人要喝鱼头酒,尾巴方向的人要喝鱼尾酒,一般是“头三尾四”,然后大家一起吃鱼。剩下的鱼骨头一般不撤,等主人叫端走再用剩下的鱼骨头做个汤的时候,其实是在说:酒席进行的差不多了,该结束了。鱼骨头作的汤叫“杂鱼汤”,就是把鱼骨头和碎鱼肉加汤,加胡椒、醋再炖,味道很鲜美。没喝过的朋友可以自己做来尝尝,既好吃又不浪费。等汤上来了,大家喝掉个子的杯中酒,吃饭,然后筵席结束。

          山东人喝酒时间一般比较长,除了一些礼仪性的筵席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外,一般酒席时间要超过3小时,而一些挚友之间的聚会则时间更长。老狐狸喝酒时间最长、最多的一次记录是从下午5点和两个哥们在大排档开喝啤酒,一直喝到凌晨5点,我们三个人一共喝了108瓶啤酒(为了凑梁山好汉108将的数)。大排档老板连连称赞我们好酒量,给我们每人加送一大扎啤酒(一升多量),结果哥三个喝完后吐了半条马路。所以在山东除了酒量小的,一般人一场酒要要喝个半斤八两吧?等酒席结束,大部分肯定是舌头大了、步子歪了。

       喜欢山东人不需要理由

        春秋五霸之首是山东人,霸主本身的定义就决定了山东人的双重属性----高贵和霸道。高贵最直接的体现是渗透在山东人骨子里的儒雅,那是来自圣人的遗传;而霸道就造就了八百里水泊梁山的英风侠气,聚义厅的故事不止是让山东人热血沸腾。山东没有出过皇帝,因为山东人毕竟不够阴险,无论是圣人的学说还是好汉的血誓都不可能教会子孙玩弄权谋。圣人过于老实,老实得有点虚伪;好汉过于耿直,耿直的有点傻帽;在这虚伪的老实和傻帽的耿直之间,齐鲁后裔在卫道和逆反中躁动千年,还是那么儒雅,仍然那么直率。

        没有北京人的那股天子脚下的骄横,却自有一种源自文化之都的清华高雅;没有上海人的那股养活中国的自豪,却自有一种源自山林水泊的狂傲;没有广东人那种连粤语都觉得高人一等的暴发浮躁,却自有一种固守子曰诗云的迂腐;没有河南人那种抱着中原古国历史不放的遗老面孔,却自有一种与时代的躁动相对应的沉稳;黄河入海选在山东,冥冥中造就了半岛人海纳百川的气派;连黄河都可以容纳,还有什么是值得激动的呢?

         连解放战争时国民党重点进攻,除了圣地延安另一个主战场就是山东,攻克山东对中国人有种特殊的意义。可是却没有什么朝代是建都山东的,以为山东人的儒雅和狂傲都会令天子不安,山东可以出忠臣,文死谏,可以出悍匪,杀到东京,夺了鸟位,可是却难以做一个好的顺民,没那习惯。

        从打倒孔家店开始,山东人开始沉默;孔老头活着没受什么尊崇,死了却要受人诟病,着实可怜;再也没人提“人无二过”的颜回,再也没人相信尊师重教的教诲,再也没人觉得仁其实不全是虚伪,再也没人会为了国粹而三月不知肉味;齐鲁的精魂伴着仁者的教诲与血肉一起延续,只是削去了指点江山的锋芒,周游列国的天真。

        山东人是不招人喜欢的,不知从几何时起,山东人的仁义成了虚伪的代名词,而豪爽更成了进化不好的笑柄,迂腐的山东人固守着中国最后一块儒家的坟茔,虽然谁都知道儒家的儒雅在全国的流失速度远超水土,可是最后一块根据地上还是有人默默的继承,这或许是迂腐的另一个佐证。

        山东是不产才子的,不像江南,因为儒家本不是善于张扬的文化,中庸的教化更注重灵魂的自省而不是外在的炫耀;山东是佛学入侵较少的省份之一,它可以容忍崂山道士,可是儒家道统的家门岂容外来的和尚唱念坐打?山东人的固执和保守源于对自己文化的崇敬和信赖,好坏暂且不谈,却足以解释为什么儒家能和道家,佛家鼎足而三,因为儒家的信徒同样虔诚。

        山东人忠厚直爽,外粗内秀,讲义气,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狱自豪感强,不仅在现实中到处认老乡,在网上“老乡”也成为聚众的招牌。

          实实在在的山东人——与山东人有过接触或交往的外地人对山东人的描述总是:憨厚而宽容,朴实无华,真诚坦率,朴素爽直,善民宽厚,朴实的就像一棵红高粱。也许有的精明小气的人会把山东的这种“实在”看成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从头到脚是根直线,没有一点思想。要是这样,那就是大错而特错了!山东人是有思想的,只是缺少太多的机智罢了,说白了,就是有经商之能却不精于此道,有文化却不善于辞令。
 
         听过山东地方戏曲如吕剧,山东梆子,山东快书的人,相信一定会感到这些戏曲除唱腔优美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语言质朴,爽快,它们既没有京剧的贵族气,也没有越剧的书卷气,只是用爽快的语言道出普通百姓的生活,真要说的话它有的恐怕也只是这一股股的憨气吧。

        论酒量,山东人算不上天下第一,他们绝对喝不了东北人和新疆人那么多,但如果他们与东北人和新疆人坐到一块,不知底细的东北人和新疆人一定会甘拜下风,原因是山东人喝酒,能喝八两,绝对不喝半斤,用酒场的话说就是喝酒不胶泥,酒风硬朗,想当年武松路过景仰岗,人家三碗不过岗,他却连干数碗,照过不误,真是豪迈无比,而这种爽快,豪迈的岁月抹不尽,洗不掉的。

         山东人特别重视老乡关系,在大学校园中,每到星期日山东籍的同学你来我往,共同的生活地域,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氛围,共同的乡音,使这些出门在外的齐鲁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既找到了亲切感,又驱逐心中的寂寞。山东的文化离不开孔夫子,山东人的性格与他老人家也密切相关,孔夫子教诲人们要“忠义信勇”,给人深刻的还是那一股子的豪气。

         人常说:“自古山东出好汉”,大概是因为山东人都具有忠诚不二的天性,忠诚一直被山东人当作美德来颂扬,忠诚是一种品格,是山东人的品格,给世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以山东的农民起义为背景的两部英雄传奇小说——《水许传》和《说唐》,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物及著名英雄都是山东人,这些英雄好汉从根本上说在骨子里喜欢的还是这些人的重义气,而义是什么?孔子,孟子解释的最为清楚,义的表现,即为忠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为朋友两肋插刀。忠诚构筑了山东人生生不息的本质,而这忠诚的信念厚厚地参透沉淀在山东人的心灵深处,一旦他们认准了值得为之忠心耿耿的事或人,就会忠诚有加,不会有丝毫懈怠。
 
        吃苦一族——不必王婆卖瓜,外国人的话最有说服力,一个德国人说,没有比山东人更优秀的铁路工,矿工了,因为他们能承受任何艰苦,山东人,可谓是“吃苦一族”,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也许是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培养了山东人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从而使山东人有足够的智力,体力来承担艰辛和困苦。山东人这种吃苦的能力既有自然环境磨练的结果,也有天性遗传因素,更有文化,精神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

        有人说山东人头脑死,他们除了苦干外,就是苦干,不知巧干,其实只是厚实纯朴使山东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不够灵活精明,山东人不会将政策变通使用,不会打擦边球,别说擦边球,就连偏一点的球也不会,政策边界对山东人来讲是明确的,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只知道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并使之发挥到及至,缺少创新性,就连这鲁菜中也专门有一“四平八稳席”,就是要人们规规矩矩,不要冒险从事,山东人也就成为维护着忠,义,信,勇的信条和理想的“守旧”的山东人了。

        山东人可以吃苦,但绝不可以冒险,于是,山东人宁肯稳坐家中吃煎饼,也不肯出外找寻金米粒!没辙。

        山东商人的掘金论——几千年来,山东出了无数经邦治世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和豪情冲天的大文化家,大艺术家,从春秋首霸齐恒公和孔子,孙武,吴起,墨子,孙膑,扁鹊到秦汉的蒙恬,田横,东方嗍,从三过两晋南北朝的孔融,诸葛亮,到隋唐的房玄龄,黄巢,从宋金元的宋江,辛弃疾到明清的戚继光,蒲松龄,上下两千年竟真没有一个是值得一提的大商人,这些人驰骋于思想政治军事领域中,成一代豪杰,竟没有一人能在经济领域中一显身手,成一代实业大家的,实在令人费解。山东人不出大商人并不是由于山东人天生不善于经营,要究其原由,这儒家文化长期禁止和近代山东经济受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可能要算是罪魁祸首了,可以想见,儒家人多势大,连被马克思称为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与之相抵触,也免不了有灭顶之灾,传统观念使山东人普遍认为经商致富是“背德”的可耻之事。

        然而,一切过去都将成为历史,山东人用自己的行动,近几年来常听人们议论山东经济发展快的原因,有人说,山东发展快,是因为山东人的屁股下面坐着宝;也有人说,广东靠开放,北京靠中央,山东靠老乡,既然有人这么说,看来是有点道理。

        全国十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中,山东的产品就占百几项,青岛啤酒,海尔电器,小鸭牌洗衣机,在全国百强县中,山东占了23个,近四分之一,诸城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实行商品生产大合唱,寿光的全国蔬菜批发市场等,常常见诸报端……山东人搞宣传,吸引外资可谓是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潍坊本不太有名,既没什么富矿,又无显赫的地理位置,但硬是搞了一个国际风筝节,而且越办越红火,弄的全国和世界都知道山东有个潍坊,文化资源比较缺乏的鲁西南地区,并没有难倒当地的人民,他们“冒天下之大不违”,居然搞了个“蟋蟀节”,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的是为了吸引外资,举办商品贸易洽谈会,提高知名度。

         山东人还是十分有胆识和魄力的,这一切的发迹都源于观念的改变。

         说起山东的饮食,最有名的莫过于蘸酱类,在一些人眼里,大葱蘸酱几乎成了山东人的代名词,山东大葱的辛辣微甜蘸上盐分充足的面酱,入口便产生一种急于要吞咽的欲望,于是高粱面窝窝头,玉米面饼子之类的粗粮也能填饱肚皮,这恰恰是出大力的农夫们所急需的,而在鲁西南,煎饼卷大葱则是家家必备,人人都会的一种吃法,在山东民间,有“面酱加大葱,撑得肚皮紧绷绷”,“大葱蘸酱,越吃越壮”之说,大概就是对大葱蘸酱的由衷赞美吧,至于这一点,要求精致的南方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
责任编辑: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