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潍坊劳动能力鉴定直抵群众心间
劳动能力鉴定,一头连着劳动者权益保障,一头系着社保基金安全,是社保制度关键环节和传递政策温度的桥梁。近年来,潍坊市以劳动能力鉴定为小切口,在鉴定质效、服务模式、智慧创新上持续发力,打破传统服务局限,让政策温暖直抵群众心间。
“真没想到专家能跨省上门,彻底解决了我们不便出行的难题!”近日,远在河南省濮阳市的王先生一家,迎来了专程为他开展劳动能力鉴定的潍坊专家团队。事情要从去年12月说起,当时在潍坊务工的王先生因工重伤,陷入长期昏迷。今年7月亲属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潍坊市人事考试和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王先生瘫痪在床无法到场的情况,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跨省组织专家上门服务。
这样的暖心服务,在潍坊已延续十余年。自2008年起,该中心每年都会为百余名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提供上门鉴定服务,足迹遍布潍坊所有村镇,还多次开展跨省服务,让特殊群体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
如今,这份温暖还在不断升级。今年8月,潍坊市推动劳动能力鉴定服务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优化改革申请流程:市、区(县)窗口录入材料后,由市级层面直接审核,群众只需带材料参加鉴定即可,等待时间大幅缩短。同时,“暖心助鉴”品牌常态化运行,通过上门、视频、委托等方式,为病重、省外群众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更便捷的体验,还来自创新的门诊鉴定模式。“请XX到专家2号处就诊。”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劳动能力鉴定“一站式”门诊,广播声不时响起。作为全省率先获批的劳动能力鉴定“便捷办”试点,潍坊已设立3处“专家一站式”门诊,职工通过窗口、电话、网上预约后,可一站式完成申请受理、现场鉴定、专家评审、结果送达等服务,实现鉴定环节无缝衔接,将“批次办”变为“时时办”。
此外,潍坊市还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开发“劳动能力鉴定助手”,整合两万余条知识库,从鉴定时机判定、伤情科别选择、伤残等级参考三个维度提供AI支持,为鉴定结论加上“科技保险”。
近年来,随着我省工伤保险政策不断完善、覆盖面逐步扩大,加之病残津贴政策改革及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启动,劳动能力鉴定申请量逐年增加。面对这一形势,潍坊市靠加强队伍建设打牢服务底子,具体做法包括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以跟进政策调整鉴定标准、每月组织专家案例研讨、每年集中培训并动态优化专家库、深化“专家共享”机制且多次受邀支援泰安、淄博等地鉴定,专业水平获认可。
与此同时,依托专业队伍基础,潍坊市进一步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协作联动,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等5家协议鉴定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大幅缩短鉴定周期。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实施,使劳动能力鉴定实现高质高效、低复鉴率,鉴定结论公信力与群众满意率持续提高。
热点信息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 根据做好新增推免资格...
-
9月9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筹备工作推进会在兰州召开。 会议安排部署了会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