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辽宁教育多项新机制推动开放办学
2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辽宁省教育厅就辽宁省深化制度创新、推动开放办学、加强校际合作,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辽宁省教育厅针对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分散、体制机制不活、开放不够等问题,以实施“三落实”专项行动和教育部“厅长突破项目”为牵动,以深化制度创新为主线,推动高校开放办学,加强省际、校际合作,建立了4个方面的新机制,实现了4个方面新突破。
建立开放办学新机制 实现校际省际合作新突破
辽宁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校际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聘、平台开放、协同创新、国际合作等重点项目1465个,校际、校所、校企、校地合作全面加强。
辽宁牵头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出台《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联合召开推进会,实施首批重点项目176个,省际、校际深度合作全面启动。组织高校与其他地区高校联合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全国性虚拟教研室46个,跨地域低重心、实质性合作积极推进。
建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校际校企科教协同育人实现新突破
完善跨校修读学分管理平台,组织实施教师互聘,协同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案例资源库,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760个、一流课程214门,组建跨校团队564个,互聘教师3454人,联合开发精品课程2000余门,联合培养本科生23.1万人(次)、研究生0.39万人(次),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加1094门、7.3万人(次),增幅分别为120.8%、45.6%。
以产业和技术发展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2020、2021年分别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542个、641个,分别位列全国第5位、第3位。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工范式”,东北大学的“东大—宝马”“东大—东软”模式,沈阳工业大学的“任远”模式等成为国内联合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典范。
加强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省教育厅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织13所高校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6份,校所联合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
建立高校创新服务新机制 服务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
围绕智能制造、种子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确定攻关任务,高校联合获批“揭榜挂帅”项目20项,着力解决企业重大需求。
组织高校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共性问题,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创新平台69个,联合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26项,联合转化科技成果1241项、转化金额3.85亿元,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加601项、500项、1.59亿元,增幅分别为64.9%、67.5%、70.3%,促进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组织高校建设校地校企研究院254个,联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56项,完成企业重大技改课题2256项,服务行业企业创新发展。
建立普通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高校新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22个、居全国第一,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获批招生计划314人、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成功举办2019、2021两届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由辽宁省教育厅牵头成立并落户辽宁,中外联合申报国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45项,联合开展国际合作项目463个、校际交流项目1170个,组建教育国际合作平台49个,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持续加强。
深化“留学辽宁”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服务新机制,全省来华留学生总数达到2.77万人,居全国第5位。
热点信息
-
7月4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的“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南京站暨第23届南...
-
7月7日,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艺术城市建设创意与传播人才培养”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