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服饰 中医 茶道 服饰 戏曲 饮食 体育

汉服风韵惊艳潮流 传统文化得到青年认可与挖掘

来源:半月谈 作者:冀泽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5-13
摘要:汉服青年:身披传统,惊艳潮流 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头、熙来攘往的寻常巷陌,时常会觅见或翠袖红裙、绮衣锦裳,或宽袍广袖、青衫白褂打扮的青年。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汉服早已从小众青年群体的文化表达符号逐步走入大众的审美视野。在审美变化的背后,回避不
  汉服青年:身披传统,惊艳潮流
  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头、熙来攘往的寻常巷陌,时常会觅见或翠袖红裙、绮衣锦裳,或宽袍广袖、青衫白褂打扮的青年。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汉服早已从小众青年群体的文化表达符号逐步走入大众的审美视野。在审美变化的背后,回避不开的是蕴含在汉服中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推动青年群体走向潮流前沿。
  火花:质疑和坚持的碰撞
  26岁的皇甫月骅在2009年第一次穿上汉服外出时觉得,这是一件需要鼓足勇气才能做到的事。她的挑战来自家人和旁人不解的目光。
  近十年过去,她的感受变化很大:更多青年喜欢并穿着汉服,更多人不再认为着汉服是奇装异服的展示或者哗众取宠的表演。
  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它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兴盛于明朝,经手绘纹饰、裁剪、缝制、熨烫等工艺,集独特的染、织、绣于一身,以交领右衽、系带隐扣等为主要特征,是“华夏文明”“礼仪之邦”在服饰上的投射,呈现出中国风和东方美学。
  如今,不仅中国学生经常着汉服举办成人礼、诵经读书,甚至外国年轻人也在短视频播放平台上着汉服玩起了自拍,平台上与汉服相关视频经常获点赞数过百万。
  “西塘汉服文化周”刚刚在风景如画的浙江嘉兴第五次落下帷幕,首届“中国华服日”便于4月18日即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当天在陕西西安拉开帷幕,近千名汉服爱好者相约而至。
  “现在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还是会有旁人拍照,但更多是欣赏不是惊异,也很少被误以为是和服、韩服或是Cosplay,我觉得这些年来的坚持有了意义。”如今已成为北京汉服协会负责人的皇甫月骅说。
  2009年,一群汉服爱好者创立了北京汉服协会,至今已有实名会员400多人,大多为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社团每年都会举办数十次活动。
  在北京,16岁的中学生王泽平日总是穿着宽松肥大的校服,然而酷爱历史的他,课余仿佛变了个人,把自己交给了汉服,交给了历史。每每身着汉服翻阅史书、参与社团活动,便仿佛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打开了探寻古人生活之旅的大门。
  交融:历史与现代的拥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源自《诗经·无衣》的诗句道出了许多汉服爱好者的心声。以“同袍”来互称汉服爱好者,有种“抱团取暖”的感觉,也有种历史赋予的传承使命感。
  在与汉服相关的网上论坛上,会有“求勇气”去尝试汉服的新人发“求助帖”,跟帖则多是讲述自身经历的“鼓励帖”和介绍如何更好穿搭的“科普帖”。除此之外,论坛上更为常见的是关于汉服制式和设计的探讨,以及对于其历史和文化的研究。
  北京汉服协会活动部成员李晓璇喜欢在逛街、出游时穿汉服,也会将汉服“改良”以便于日常活动。在她眼里,穿汉服不应该有太多局限,而是自然形态。“汉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种服饰,穿汉服的人不是生活在古代,而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人。”李晓璇说。
  最近,北京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刘欢正在和同学拍摄一组汉服毕业照。曾担任学校汉服社团社长的她认为,汉服可以逐渐成为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穿着,就像T恤一样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刘欢通常会建议社团同学们在先充分了解汉服文化后再购买穿戴,为的是买到的汉服是一直喜欢并愿意穿着的,而不是仅仅为应付活动。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教师王艺璇认为,如果将汉服陈列在博物馆中,就会同标本一样缺乏持续传承的可能。服装是时代风尚的直接表达,时下青年愿意在生活中穿着汉服,是将汉服带回现实的努力,也体现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近和认同。
  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吴悦依然清晰记得她第一次穿上汉服出现在一门专业课小组时的情景,同学们纷纷“点赞”,一向严肃的老师也连连称赞。
  在汉服爱好者眼中,汉服和时装在一起时象征传统,和其他民族服饰在一起时象征汉族,和其他国家服饰在一起时象征中国。
  “虽然现在的汉服并不能真实完整地再现中国传统服饰的全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穿着汉服的同时,试着探寻千年历史演变中的华夏服饰文化。如果要说时尚的话,通过不同的服饰搭配,汉服确实可以变得很时尚呢。”皇甫月骅说。
  溯源:汉服回归文化传承
  始于服章,达于博远。半月谈记者发现,与汉服相关的兴趣社团和协会,大多会在提倡复兴汉服的同时,根据元宵、清明等节日举办相应的传统活动。活动内容不仅限于汉服文化交流,还会扩展到中国传统技艺、传统文化。
  刘欢从手机相册翻出照片,展示这两年社团活动成果:从手工制作传统发簪、团扇到学习汉舞,再到清明踏青、中秋赏月。
  可以说,诸多青年以汉服为起点,一点一滴地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礼仪,学习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传统技艺,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吴悦说,起初接触汉服是出于对美观的考量,装扮上华美的汉服,可以拍出为人称道的照片。可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在这一过程中,她喜欢上考据汉服,通过翻阅古籍,她不断学习不同朝代服饰的特点,还经常帮汉服卖家找错。
  皇甫月骅介绍,协会中很多青年开始选择汉服一部分是源于审美和前卫的追求,而更多的青年在这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北京汉服协会名为“含章”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已开展一年,活动以填词、刻章、作画等多种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目的就是希望由汉服延伸到文化,吸引更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和而不同”地分享交流。
  尽管给所有穿汉服的青年找到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是比较困难的,但既然有这么多的青年愿意穿上汉服,说明他们从心底里悦纳汉服。这也与蕴藏其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结难以分离。青年对于历史的尊重、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恰巧通过汉服这样的载体得以呈现。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青年对汉服的热情,以及醉心古典风格的装扮,反映了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青年的认可与挖掘,这是一种不断壮大的文化自信和自豪,也是传统文化活力复兴的体现。
责任编辑:崔娇娇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