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艺术 修身 健康 民族 国学 图片 视频 爱国 手机版
风俗 建筑 姓氏 节日 风俗 文字 民族

山东媳妇过年不能上桌?文章主人公:很多事都是误传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传统文化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2-16
摘要:原标题:山东媳妇过年不能上桌?文章主人公:很多事都是误传 春节假期间,一篇山东男孩携妻回村过年的文章走红网络,山东媳妇吃饭不上桌等地方旧俗再成热点话题。文章主人公王严(化名)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身为90后,他并未见过网传的那些山东旧俗,很多信

原标题:山东媳妇过年不能上桌?文章主人公:很多事都是误传

春节假期间,一篇山东“男孩”携妻回村过年的文章走红网络,“山东媳妇吃饭不上桌”等地方旧俗再成热点话题。文章主人公王严(化名)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身为90后,他并未见过网传的那些山东“旧俗”,“很多信息其实是外界对我们的一种误解”。民俗专家表示,任何传统习俗都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现在生活条件变化了,规则也自然会变化。“人们在看待地域习俗的时候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

山东新媳妇过年遭遇再引旧俗热议

2月6日,一篇题为《山东“男孩”携妻回村过年记:虽遭遇“真香定律”,但体面而充实》(点击查看)的文章走红网络。

“真香定律”出自一档城市孩子体验农村生活的电视节目,小主人公初到农村家庭因无法适应撂下狠话,最后却捧起了粗茶淡饭感慨“真香”。如今,人们喜欢拿它去比喻一个人下定决心去或不去做一件事情,最后的行为却截然相反。

山东小伙儿王严带着新婚媳妇第一次回家过年,就遭遇了与过去人们所熟悉的那个充斥着各种旧习俗的山东所不同的“真香”。

王严写道,他虽与演员郭晓东同县,但郭晓东妻子程莉莎两年前所写的返乡过年经历中所遇到的女性不能和男性同一张桌子吃饭的经历并不准确:“当时看了程莉莎的文章,很不以为然,认为这并没有准确描述我们本地的物候与风俗,甚至还认为文章有那么点刻意‘抹黑’老家的意味。”

近年来,年轻人“返乡日记”、新婚夫妻难融入对方家庭习俗等网帖每每在春节时期都能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也有人将其总结为一年一度的“地域黑”。此篇“携妻回村过年记”经网络传播,同样成为热点话题。与往年一边倒地批判地方旧俗不同,在有人提出批评之声的同时,更多的网友呼吁大家去了解真实情况:山东确实有磕头拜年的习俗,但仅限于很小一部分地区,“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与现在的社会标准相违背的地方,更不存在歧视女性。”还有山东网友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家从来就没有女人不能上桌一说,儿媳妇来了都是热情欢迎。

90后小伙称从未见过不让媳妇上桌

热门网文的作者是在北京工作的90后小伙儿王严,他的老家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王严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和妻子2018年结婚,今年俩人是第一次一起回家过年。

女性不上桌这样的旧俗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作为山东人,我觉得很多此前在网上看到的所谓山东习俗都有夸张的成分,是一种误传,导致了外界对我们的误解。今年回家前,我特意跟妻子做了‘心理建设’,回到家后,妻子除了大年初一早起拜年、饮食和语言方面不太适应,其他并没有什么问题。” 王严说。

谈及女性不让上餐桌一事,王严说,“在我很小的时候确实有女人因为需要做饭,所以男的先吃饭喝酒的情况,但如果桌上有空座位,女人忙完后就会来坐下。如果没有位置了,她们自己才会再开一桌。从来没有‘男人不允许女人上桌’一说。”

如今时过境迁,这样的旧俗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各家都是邀请女儿、媳妇一同入座,男人们喝酒,女人们也能吃饭一起聊天。操持饭菜的母亲会在忙完后一起入席。” 王严说。

王严表示,部分网文不切实际或者夸张的表述会让不了解情况的网友产生误解,“这其实是在加剧地域歧视”。

专家:民俗的演变有其内在合理性

“女性不上桌”真的是一种地方陋习吗?民俗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稚田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习惯能成为一种所谓民俗传统,都有它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其本意就是为了歧视而制定。而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过去的礼法就自然会顺应新的价值体系发生改变。

李稚田说,过去,大部分家庭由女性操持饭菜。“菜得一个一个上,自然就得考虑到掌勺者出入的便利和宴席不被打扰。女性在忙完家务后单独坐一桌,只能算是一种出于便利考虑的习惯。”他认为,能称之为民俗的东西大多由习惯产生,长此以往便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秩序”,但其初衷并非是为了制定特殊的等级。而如果故意对其做男女不平等的解读,则是对民俗的曲解。

“与之类似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往往会让尊贵的客人坐在一桌,自家人围成另一桌,两桌菜品也会有所差异。这实际上与‘女性不让上桌’是一个逻辑。“李稚田说。

如今,越来越多不适宜的旧风俗正在被人们抛弃,李稚田认为这与两点因素相关:首先,物质水平提高,宴席上可以不存在主副桌之分;其次,人们诸如男女地位等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基于这些条件,过去顽固的礼法正在被慢慢打破,规则也就存在一个破除和新立的更迭。

至于人们通过各种“返乡日记”去了解地域文化的方式,李稚田表示,不排除有作者以偏概全创作,和读者选择性接受具有冲击力的信息等因素,“在探讨民俗这个话题时,表述者和围观者都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辨证地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深意。”

责任编辑:孙溪悦
首页 | 资讯 | 艺术 | 修身 | 健康 | 民族 | 国学 | 图片 | 视频 | 爱国
中华传统文化网 鲁ICP备16009085号-5 鲁ICP备16009085号-2 公网安备 37010302000620 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鲁网文[2022]3054-086号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2022)000020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审核人员 鲁[2022]3701068号、鲁[2022]3701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编辑资格合格证(2014)第0254号
山东省网络文化内容审核人员证书 文审字 鲁[2017]0001号
Copyright © 2016-2023